2023年11月2日 星期四

《你問對問題了嗎?》金句

 1. P11 問題找上你時往往已經有預設立場。現實生活中多數問題都是如此,早有人為你訂下框架。

2. P12 重組問題框架,這套方法的核心就是要你違反直覺:面對困難問題時,先別急著找解決方案。你該做的是把注意力放到問題本身,不僅要分析問題,更要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。

3. P20 願意試著解決問題的人,往往有著「樂觀」的基本特質。他們遇到困難時不會直接任命,相信一定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案,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它找出來。

4. P21 想擁有強大的重組問題框架能力,重點不在於注意細節,而在於能夠看到全局、有能力從多個不同的觀點來思考。

5. P27 在絕大多數案例中(特別是日常生活的問題),解決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於科技,而是在於心理上的突破。因此,解決棘手問題的關鍵未必是那些細節,而是詮釋與意義建構的能力:我們要觀察已經存在的東西,並重新思考它的意涵。重點在於要對自己的信念提出質疑、對長期以來的假設提出挑戰,不論是關於同事、客戶、朋友、家人,或者我們自己。

6. P27 「重組問題框架」...具體好處...:

  • 你能夠避免去解決「錯的問題」
  • 你會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
  • 你能做出更好的決定
  • 你能拓寬自己的職涯選項
  • 你能協助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社會
7. P28 問題不一定只能這樣解決。如果認定問題只有一個「根本原因」,就可能造成誤導。問題的成因多半不只一個,解決方式更是不勝枚舉。

8. P28 「重組問題框架」並非為了找出「真正的問題」,而是要找出一個「更好的問題」來解決。

9. P28 研究顯示,若你想解決問題,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出更多選項。...如果只已是非題的角度來思考,做出壞決定的機率會超過一半。...如果是以選擇題角度來思考,做出壞決定的機率就會降到 1/3。...只要帶進更多選項,就有助於讓你做出更好的判斷。...多個選項必須真正有所不同。

10. P30 如果想要真的解決衝突、讓大家長久和平,就需要幫衝突各方找到共同的立足點。這得先搞清楚大家到底是在吵什麼,而不是直接吵要怎麼解決。

11. P31 如果能提升對問題框架的理解,就更能察覺是否有人在試圖操控你。

12. P33 想有效解決問題,需要不斷循環重複三個步驟:
  • 建立問題框架(以及重組框架):決定該把焦點集中在哪裡
  • 分析問題:深入研究以選定的問題框架,試著加以量化並了解進一步的細節。
  • 解決問題:實際開始處理問題;內容包括進行實驗、製作原型、最後實施完整的解決方案。

13. P33 想找出對某個問題的新觀點,有兩種方法:
  • 深究框架:想重組問題框架的時候,先深入研究原本的框架細節。
  • 打破框架:直接跳出原本的框架,採取完全不同的觀點。

14. P33 解決問題的重點不一定都在於科技。有時候無需找到新的科技,只要質疑自己過去所相信的概念,就有可能找到新的解決方法。

15. P33 找出不同的選項,就能提高決策的品質;但前提是這些選項必須確實不同。

16. P41 (重組問題框架中找出其他問題框架的策略:)
  • 跳出框架:我們缺了什麼?
  • 重新思考目標:有沒有更好的目標?
  • 檢視亮點:有哪些地方沒遇到這種問題?
  • 照照鏡子:在這個問題的形成中,我/我們扮演什麼角色?
  • 以他人觀點思考:他們的問題是什麼?
17. P42 重組問題框架的時候,你確實可以一切都自己來(有時候這也是很好的起點,可以先整理自己的思緒),但通常還是該盡快讓其他人也參與。讓其他人(特別是想法與你不同的人)也參與,就等於找到一條通往不同觀點的強大捷徑,能讓你更快找出自己思維的盲點。

18. P45 大家通常都以為自己的問題需要詳細解釋才說得清楚,但為了要快速告訴別人自己的問題,就只能提出更高層次的問題框架,因此反而不回對後續的提問造成限制或引導。

19. P45 如果一開始就先顧慮利害關係人,最大的問題在於可能會完全搞錯到底誰算是利害關係人。

20. P46 如果企業太過專注於了解與服務現有客戶,就會在無意間使自己的產品對非客戶來說變得沒那麼好用,於是讓競爭者獲得進入市場的機會。

21. P47 提問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它反映出一顆好奇的心靈。會問問題,代表你知道這個世界遠比目前自己的心智模式(mental model)所暗示得更深、更複雜。

22. P47 請試著去思考每項策略背後的本質:「提出這些問題背後的目的是什麼?」請把重點放在「該怎麼想」,而不是「該怎麼講」。

23. P61 真正開始設法重組問題框架之前,最好先針對問題陳述,重新全面檢視一次。
  • 陳述是否真時?
  • 問題框架本身是否自我設限? (有時你只要讀讀自己的問題陳述,就會發現問題本身已經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限制。)
  • 問題框架是否「預設」某種解決方案?
  • 問題夠清楚嗎?
  • 目前認定問題出在誰身上?
  • 問題陳述是否帶有強烈的情緒?
  • 是否帶有錯誤的妥協?
24. P80 犯罪推理小說家 Rita Mae Brown 曾說:「所謂精神錯亂,就是把同樣的事做了一遍又一遍,卻期待能有不同的結果。」(Insanity is doing th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, but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.)

25. P88 面對每個問題時,記得要跳出框架:
  • 不要拘泥在明顯的細節
  • 想想看目前的問題框架可能遺漏什麼

26. P89 別忘了槌子定律:我們思考問題時,常常會遷就於自己心有所屬的解決方案。

27. P98 高層次的目標將會很有幫助,然而就算只是個人問題,「提出較高層次的目標」也能有所助益,原因就在於人們常常不完全了解自己想要什麼。

28. P116 從平凡中找答案,而不要從特例中找答案。

29. P125 將問題公告周知的三個技巧:
  • 避免使用技術語言:這樣一來,就算不是你這一行的人,也能聽懂問題
  • 提供大量情境脈絡資訊:為什麼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?目前的主要難處為何?你試過那些方案?
  • 不要把解決方案說得太明確:與其說:「我們需要更便宜的鑽井方法」,不如說:「我們需要為120萬人提供乾淨的飲用水」(實現這個目標不一定要有井)。
30. P125 我們往往會有「負向偏誤」(negativity bias)的陷阱,傾向關注壞事並忽略好事。所以一旦遇到問題,我們天生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事情出錯的地方,也就無法從當時做得好的地方學習。

31. P140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 Adam Galinsky 等人已經證實,擁有權力的人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會下降。如果想讓眼前的問題得到真正準確的觀點,就可能需要引進外部人士。

32. P143 把重點放在各種貢獻,而不要去急著指責某人。各種問題可能是因為眾人所導致,其中也可能包括你在內。

33. P156 鎖定使用者「感受到的問題」。受眾在乎的不是你提出什麼解決方案,而是他們面對著怎樣的問題。

34. P161 記得要考慮其他人。不要把自己的喜好誤認為他們的喜好。對了,還得考慮他們會不會其實是個好人、只是想盡力把事做好。

35. P186 檢視問題框架時,請特別注意有沒有以下特色:
  • 令人意外
  • 簡單
  • 是真的就太不得了了
36. P187 就本質而言,「重組問題框架」就是要挑戰你對問題的假設和信念。

37. P220 一旦你過度迷戀自己所提出的理論,就會對其中的缺點視而不見。



《OKR:做最重要的事》金句

金句列表 美國洋基隊傳奇捕手 Yogi Berra: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,就可能無法抵達。」 點子不值錢,執行才是關鍵。(p.16) 「OKR」,全名是「目標與關鍵結果」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)。它是一套設定目標的守則,適用於公司、團隊和個人...